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到手香,一碰到手就香

到手香有著一種特殊的香氣,那是一種甜甜涼涼的異國風情,而且只要碰到就會黏上,故名到手香。
到手香的生存能力頑高,不但是可以輕易扦插,還能夠用他厚肥的肉質葉忍受久旱陽光,而如果你對到手香很好,把它種在肥沃的土地,再不斷澆水,他便會全盤吸收,變得更大更壯。
老衲跟到手香初識於宜蘭某個有機農場,當時我也不知道那是甚麼,只知道回去插土裡就能活,好像過了五天吧,我才想起背包裡的他,將他插入土裡,至今如此數來已是種了五六年了。
到手香不但可以借其香味入菜,它本身的消炎作用也是極好,如果哪邊發炎,只要用他的泥敷一敷,一會兒就好了。
到手香的野生種不多,但還是到處都有,從家家戶戶盆栽到一些農場,買個一小盆大約30元左右,就可以輕易的養成一大片,但最好先了解它的香味,並非每個人都會喜歡。

學名:Plectranthus amboinicus.
種了許多年的到手香
別名:左手香(閩南語的誤會),印度薄荷,過手香
科屬別:脣形科香茶菜屬
簡易味道描述:薄荷、香蜂草













食譜(圖源短缺中)



到手香冰茶

到手香嫩葉數枚
水       3000cc
糖(二砂,冰糖,蜂蜜皆可)  

1.將全部材料用果汁機打在一起(糖要先融化)
2.濾渣冰涼的喝

這冰茶很合夏天的胃口,沁涼全身之餘,又有一種甜甜涼涼的異國風情,而在這茶中,可以感受到那正是從南洋傳來的


到手香奶茶(印度薄荷奶茶)

同冰茶作法
但將水換成奶茶
懶人可用奶茶粉
認真點大不了自己煮

這道看天氣也可以喝熱的,請人喝時建議叫它:印度薄荷奶茶,讓他猜原料,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喔!(至少老衲的經驗是這樣啦)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紫花酢漿草,四分之三的幸運草

紫花酢漿草,酸酸的滋味有如水鴨腳,是兒時的玩物與零食(曝露年齡!?),而且會這麼想親近它,還有個原因,是因為據說如果發現四片葉子的紫花酢漿草,可以得到好運,也就是四葉幸運草的故事,但老衲這輩子還沒發現過。
紫花酢漿草
紫花酢漿草是四處可見的野草,以地下鱗莖作為本尊,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摘它的時候便可以不用手軟,但研究它的食譜,卻令老衲傷透腦經,失敗多次,可最後在美味下的成功,又再次將遍地的美食發揚。





學名:Oxalis corymbosa
別名:酢漿草,幸運草
科屬別:酢漿草科酢漿草屬
花季:四季皆有,以春居首
簡易味道描述:酸、白醋







紫花酢漿草主要吃其葉柄與花,而花本身無味,但花的紫色可以輕易地融入水中
搭配上葉柄提供的酸味,更不管你是否外貌協會。
只採紫花來做,顏色才會漂亮,而味道又可以完全交給附帶的葉柄(花柄?)

紫花冰茶

紫花    100g
水        1000cc
冰糖    適量
蜂蜜(可有可無) 適量

1.紫花洗淨,切小段
2.入滾水中熬煮至葉柄煮乾(扁掉又變色)
3.加入冰糖
4.涼了後可加蜂蜜
5.冰鎮了喝,可以消暑解憂(野菜多半性寒涼,小心別喝太多)

紫花冰茶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艾草,傳說中的神仙草

艾草,相當有名的植物,因為其廣泛的被使用與研究的認知,相關的文章實在太多,老衲也不敢冒充專業,但艾草終究也算是野菜,又被老衲吃過幾回,有鑑於它那獨特的香氣,在這邊就將它當作香草植物來介紹吧。
艾草的分布很廣,從平地到海拔兩千多公尺都有,生命力算是挺不錯的,而且似乎有越高越香的傾向。
















學名:Artemisia argyi
別名:醫草,神仙草,灸草,冰台
科屬別:菊科萵屬
簡易味道描述:鼠尾草、龍嵩


艾草湯圓:

材料:
艾草50g
糯米粉 300g
水200cc
二砂糖 25g(因人而異,老衲傾向於無糖吃原味主義)

1.把艾草洗淨和200cc水打泥,再將泥倒入鍋中煮開
2.接著將艾草撈出跟糯米粉,糖,拌勻
3.再慢慢把艾草水加入
4.接著把它揉勻,一定要非常均勻,而且要揉到耳垂般的感覺
5.再來就搓湯圓把水煮開下鍋,熟了的便會浮起來


如圖的吃法是日式丸子吃法,可以找竹籤串好,沾喜歡的配料,圖中是使用蜂蜜









或者也可以配紅豆湯,桂花釀,酒釀
這個部分就各自發展,自求多福了。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小葉桑,桑葚與桑葉的來源

小葉桑的果實,俗稱桑葚,通常在春天接夏天時成熟(三月初即有少數成熟),且一波又一波,黑色即為成熟,如有施肥照顧,一棵小葉桑每天都可以裝一袋左右,通常都是直接生食,味道甜美,並有染色效果,應小心衣服瘀青。
小葉桑的葉子同時也是蠶寶寶的飼料,但若裹粉油炸做成天婦羅沾梅粉或沾日式醬油,即成人類食用的美味佳餚。
小葉桑遍佈在全台灣低海拔處,為數眾多,其中甚至有些因為營養不足而沒結果,常被認為是雜草(樹)而遭砍殺。
要等果實變深黑才好吃


學名:Morus australis Poir.
別名:桑樹,桑葚,雞桑,蠶仔葉樹
科屬別:桑科桑屬
簡易味道描述:甜、酸、黑醋栗、藍莓



食譜



桑葚酒:砂糖與桑葚 1:4 (盡量別洗,不要多餘的水,白糖好發酵但較人工較不健康,如果在意可以換二砂糖)
放入玻璃罐裡(最好是一層糖一層桑葚,層層堆疊)
關緊靜置陰涼處約2~3個月,即大功告成!(要注意不要照到陽光跟不要搖到它,不要讓空氣進來,這樣就可能會變成醋)


1.剛放糖封罐            2.第二天                      3.一週後                4.兩個月後


桑葚醋:同桑葚酒
只是可以放任空氣,而事實上老衲的酒也失敗成醋了(據說是我有搖過的關係),不過嗅覺上是很難發現的,所以只能依靠味覺,但了解這味道,你就可以辨識甚麼市面上東西是真材實料了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洋落葵,其實也就是川七

洋落葵,俗稱川七,會默默攀爬在四處左右,肉質葉厚厚的很有質感,只要摸到一遍,採集時就不會認錯。一般都是用麻油跟薑絲炒一炒,上面再撒點枸杞做成麻油炒川七。但是不喜歡帶黏液食物的人(如山藥、秋葵),恐怕不會喜歡,而且川七本身有種特殊味道,如果沒有調理上跟心理上的調和,恐怕難已送入口中。(不過台灣人大概也都還好)
運氣好的話,通常是在秋天,可以發現洋落葵結零餘子在莖上,其實也就是老莖上的珠芽,多半會留在枯莖上,所以在取材時,在枯莖底下翻找,可以頑有收穫。
零餘子在野菜中算是上品,味道就像馬鈴薯,稜角跟山藥的混合,有著如同葉子一般的黏性,清蒸或者清烤,最能顯露他的本貌,若再搭上秋風的午後,一杯茶,一本書,那就更棒了。
零餘子,也就是洋落葵的珠芽,只要隨手一丟就可以做無性繁殖,大部分的洋落葵都是這樣生出來的。(聽說洋落葵就是巴西進口,但只有雄珠,所以沒花沒果只有雄花穗)
零餘子
零餘子的生命力非常之強勁,需得小心在意,只要一粒,威力無窮,實是一發不可收拾,這一粒漢子來台打拼,隨地一躺就能給他打出一片天,變成低海拔隨處可見,而且已自行繁衍多代至今,還成為野菜中最廣為人知的霸主:川七
洋落葵







學名:Anredera cordifolia
科屬別:落葵科洋落葵屬
別名:川七,藤三七
採集季節:零餘子秋季,葉子全年
洋落葵雄花
簡易味道描述(葉):皇宮菜、地瓜葉
簡易味道描述(零餘子):山藥、馬鈴薯










葉子食譜

川七愛心型的葉片也是很好認,摘得時候只需要握住葉柄,輕輕一拉就可取下。但是要注意它的香氣很強,所以做菜要有一定的調適(當青菜的作法可以上網隨意找找)。




川七涼糕

材料:

鮮奶:450cc
玉米粉:60g
二砂糖:70g
川七嫩葉:數枚(3片左右)


1.將川七與牛奶打汁備用(留100g左右的牛奶)
2.玉米粉與剩餘的牛奶拌勻
3.將川七牛奶小火慢煮(小火也不能掉以輕心,要不斷攪拌避免燒焦)
4.徐徐倒入玉米粉牛奶,順便加糖
5.煮至沸騰後關火
6.倒入適合的容器放涼進冰箱
7.凝固後,拖出來切切擺盤(一口大小左右最舒爽)
8.可加糖粉或熟澱粉裝飾即成





零餘子食譜

熟的零餘子是潔白好似馬鈴薯或山藥或稜角
零餘子沒熟時是苦的撥開會有綠色,煮熟時會是白的,如右圖。
零餘子採集後可以放一些時間,不容易壞,別曬太陽,怕發芽。發芽的只要把芽去掉,就可以吃了,只是不要讓他浪費能量。清洗的時候要用水稍微搓搓(要一點力)。泡到淡鹽水中幾分鐘後,再拿來料理。





清烤零餘子

材料:

零餘子:隨意
調味料:首推鹽,而且對於這樣高級的食材,可以試試些高級點的鹽(玫瑰鹽?)
如果在不得已情況得要用烤箱,請預熱後再烤(會比較難熟,要有耐心)
還是火烤好













清蒸時會有玉米香

清蒸零餘子

材料:

零餘子:隨意


電鍋外鍋一杯水,跳起即可
調味部分依然依照個人喜好,但還是單純的好喔~







零餘子沙拉泥
零餘子沙拉泥

材料:

零餘子:100g
美乃滋:40g
鹽  :    少許

1.先將零餘子蒸熟
2.打成泥,如果沒有如打蛋碗一般的形狀之容器,可以將濾網放在鍋子上,再用湯勺壓(如下圖)。當然,食物調理機、果汁機,也是可以的。
3.打到沒有顆粒,像納豆一樣時,即可加入美乃滋與鹽拌勻。
美乃滋的量,以讓零餘子不會過黏,可以輕易塗抹為主(各家美乃滋以及當時溫度會有不同)

再來就看想要怎麼搭配了
餐包夾沙拉泥

工具缺乏時,不可缺了創意











夾麵包的部分,建議搭配一兩片秋海棠醃黃瓜,因為零餘子本身只提供口感,沒甚麼味道
黃瓜的脆,相對於零餘子的黏;秋海棠的酸,相對於麵包的乾。
哇~光想像就挺餓。

零餘子白醬

零餘子白醬(再拿來配麵,約是3~4人份)

材料:

嫩豆腐  一盒
胡椒鹽  一些
美乃滋  10g
洋菇      五枚
洋蔥      半顆
胡蘿蔔  一根
零餘子  100g
無鹽奶油  150g    
牛奶         300cc

正常版(俗版)

1.先將洋菇,洋蔥,胡蘿蔔,都洗淨切丁
零餘子可以不切
2.奶油入鍋小火煮溶,再將步驟一下鍋
3.加入牛奶,煮至胡蘿蔔軟透
4.將嫩豆腐透過濾網倒入拌勻
5.加入胡椒鹽,美乃滋
6.大功告成,沒有肉(喜肉者可使用培根或雞胸,雞腿)


新穎版(懶人版)

1.先將洋菇,洋蔥,胡蘿蔔,都洗淨切丁
零餘子可以不切
2.全部食材放入電鍋,外鍋三杯水
3.第一次跳起後先拌勻試味道,再確認胡蘿蔔硬度
4.未熟則再三杯水再蒸(視情況決定)
大功告成,全看電鍋

備註:最省力的還是直接用外面買的白醬包(或塊),配上內料囉。




零餘子麵疙瘩

材料:

麵粉(低/中/高可自行嘗試,老衲是高低皆試過,就是沒試中筋):300g
鹽   :  千分之二麵粉的鹽(自己抓大概)
零餘子 :  50g

1.零餘子蒸熟打泥
2.麵粉放入塑膠袋加鹽與水揉勻
零餘子白醬零餘子麵疙瘩
3.揉成麵糰後,放到乾淨桌面上加入零餘子泥,再將其揉勻,揉至黏性消失
4.搓成條狀放入鍋中水滅頂(水要先準備好,放入再加水會糊掉)放置20分鐘
5.煮水,差不多熱就可以將麵團搓片下鍋
6.煮至麵疙瘩浮起就算熟了(太厚的可能未熟,最好先試試味道)
7.接下來就看你要配甚麼料了

技法參考自阿基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wRRvxWZUQ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水鴨腳秋海棠,山壁上的酸甜滋味

秋海棠,全球有約1600種野生種,台灣有14種特有種,本篇因老衲專業知識尚且不夠,故只單以水鴨腳秋海棠作介紹。
水鴨腳秋海棠一般分布在台灣北部的陰涼潮濕處(水溝,山壁...),味道以酸為主,作為解渴解饞,救難救災,擺飾美觀,野外加菜的好植物,真是相識恨晚,越吃越投機。
吃水鴨腳秋海棠時主要是吃葉柄及嫩莖,也可以吃花跟嫩葉,聽說花很好吃,但今年沒機會了。
還有就是聽說如果在山裡不幸被毒蛇咬傷等待送醫的時候可吃其汁敷其渣(當然要先冷靜打電話等等)






科屬別:秋海棠科秋海棠屬
學名Begonia formosana
別名:水鴨腳,鴨腳,相思草
花期:5~9月
簡易味道描述:酸、檸檬、酸梅




秋海棠醃黃瓜

材料:
小黃瓜  適量
梅子醋 : 水鴨腳秋海棠嫩莖與葉柄的汁 = 1 : 2
糖    一些些
鹽    適量
(量的部分只要汁可以淹到所有黃瓜就可以了,想單嘗秋海棠味道的人,可以去掉梅子醋)

1.水鴨腳秋海棠洗淨切小段榨汁再濾渣
將汁與梅子醋和糖拌勻至無糖粒

2.小黃瓜洗淨用鹽搓至小黃瓜破皮

3.將小黃瓜洗淨切至容易入味大小(條片皆可)

4.再把他們倒入乾淨的玻璃容器(最好是曬過)
冰起來等個半天左右脆度跟入味程度剛好(再久小會軟掉黃瓜)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苦蘵,燈籠中的零嘴點心

台灣野生苦蘵真面目(做果醬到一半拍的,皮已去)
苦蘵,其果實像燈籠,有一層薄皮在外,也順便延長了保存期限成熟果實的外皮是乾枯的,一般都會掉在地上,裡面是綠到紅中間的顏色,越紅越好吃,似乎是看品種差別,台灣的最多就是黃的,而若果實外皮還是綠的,則未熟有毒(藥性),中醫西醫皆有以全草做藥用,但詳細藥效老衲不知,只知孕婦勿食。
許多人的童年零嘴,就是生吃苦蘵,味道有點像小番茄再多一些甚麼,網路上的資料,不是藥方,就是生吃的經驗,似乎沒有人寫過食譜,或許是沒人想過可以料理吧?



別名:燈籠草,泡仔草,泡泡草,酸漿,敗漿
學名:Physalis angulata L
科屬別:茄科酸漿屬
果季:幾乎全年無休的有果實(新果一直結,熟果不太會爛)
簡易味道描述:甜、酸、番茄



苦蘵果醬

材料:

玻璃罐 : 一個
苦蘵熟果 : 與糖1:1
糖(二砂或冰糖): 與苦蘵熟果1:1
檸檬汁 : 少許
苦蘵果醬

1.將苦蘵果去除果萼(外皮,乾枯部分,或稱宿存萼),切對半或切四半
2.苦蘵熟果入鍋加些水,小火慢煮,要不停攪拌,避免燒焦,邊攪邊加糖與檸檬汁(檸檬先壓壓外皮滾一下,會比較好擠),直到水分蒸散,顏色變暗,看起來有點黏稠,就可以起鍋了,因為苦蘵在熱的時候會比較水,冷了就會變成膠狀。
3.起鍋倒入乾淨的玻璃罐,要注意部要有水氣或油漬,最好是洗好後曬乾的。4.冰起來等著用

苦蘵果醬配麵包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構樹,夏天的美味

構樹果實
構樹,全台灣處處可見,乍看之下平平無奇的樹,等到夏天,以紅橘色中帶著腥甜的果實完成使命與承諾構樹是難得的美味野果,若不是因為他太過脆弱,無法裝箱上市,不然,夏天時就算是芒果荔枝,也須讓他三分。摘的時候就要小心,因為果實一碰就破了,最好要抓住他的把柄摘下。
吃的時候吃外面橘紅色的部分(即果肉),內部的球另有用途(即花軸)。
不過可不只人會吃構樹果,鳥跟蟲也都會吃,所以我們吃的時候也要小心蟲喔。
構樹樹皮是造紙的原料,據說是紙鈔和宣紙的原料之一,在東南亞仍有專門種植。除此之外,還能用來做成樹皮布,是南島語族重要的植物伙伴。




別名:楮樹、紙鈔樹、鹿仔樹(曾滿山谷的梅花鹿愛吃,如今滿山谷只剩構樹)
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科屬別:桑科構樹屬
果實一般是5~7月成熟,都是一批一批的(香港的構樹約晚兩個月的進展)
簡易味道描述:甜、焦糖、火龍果





食譜

我個人在採集構樹時就會拿乾淨的保鮮盒來裝,因為它太脆弱了,光是放入保鮮盒就會壓破一些果肉。而後回到廚房就直接把果肉搓落,把中間的花軸(中心綠色的球體)放到別的保鮮盒,就可以得到一盒果肉和一盒花軸。(花軸的食譜正在難產中)



構樹糖:


材料:
構樹果肉 300g
二砂糖 300g

1.將果肉與糖在鍋中,開中火不停攪拌避免燒焦,直到糖化(狂冒泡泡並有焦糖味,大概需要煮三十分鐘,視份量)。

2.倒入抹油的平盤,冷卻即成。











待涼快的構樹糖,接著就是擊碎裝袋


構樹果醬:

材料:

構樹果肉 300g
二砂糖 300g
檸檬汁 少許

與構樹糖很像但糖量視果肉甜度決定,基本上抓1:1就不會錯(不怕太甜,只怕不甜)

1.將果肉與糖在鍋中,開中火不停攪拌避免燒焦,直到有黏稠感,可牽絲5~10cm,再加點檸檬汁拌勻。

2.等涼了即可放入玻璃瓶中,進冰箱,待得想到要怎麼搭配再撈一撈來用(蘇打餅乾,吐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