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五節芒,芒草

(圖可能為高山芒)
五節芒俗稱芒草,是相當常見的野草,可以生長在相當貧脊的土地,算是一種先驅植物,時常占據那些通常無人踏足的地方,從路邊乃至於屋頂。 在那個水溝裡有小蝦,夜裡舉頭仍有滿天星斗的年代,孩子們將五節芒的葉子取下,撥開葉梗兩側,將葉背放在食指與拇指上,拉下葉片,嗖!一枝芒箭就射了出去,鄉野中富饒童趣的戰爭就開打了。另一旁,手巧而文靜的孩子們一邊編織著五節芒的葉,一邊嘲笑一旁打鬧的孩子們幼稚。

秋天,芒花盛開,白茫茫一片如夢似幻,秋風一吹,帶起一陣白風,飄盪於秋日的閒陽。 五節芒的花極易燃,可作為生火時的引子,或者可以拿來逗貓?

五節芒的葉緣有矽質鋸齒,極為割人,在野外以及採集時應當小心在意。(射芒箭時手指要在葉背,才不會割傷)




學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Miscanthus floridulus.
別名:管仔、芒草、管芒
科屬別:禾本科芒屬
割下後的芒莖
簡易味道描述:竹筍

食譜

五節芒吃的是它的嫩心,或者是嫩筍,也就是它的嫩莖。採集時除了要注意別被割到外,要將目標鎖定在芒草上半部的莖,用鐮刀之類將其割下。


五節芒如果不仔細分辨的話(我也不敢確定自己對錯),其實是容易混淆的(與其他幾種禾本科植物頗像,如甜根子草),但是沒關係,因為就算搞錯,在採集時可以淘汰一半(太硬,空心),在吃的時候又淘汰一半(太硬,或撥到盡頭沒了),而最後可入口的,也不必管它是誰了。另外,據說南勢阿美族並不特別區分他們,而是將甜根子草、五節芒等皆視為同類,稱之為蘆葦,也就是說,這些長年於台灣山林的野菜達人們,從吃的角度並不將其分類。




由上往下撕掉葉片

接著將芒莖上的葉片剝掉,撥乾淨就可以帶回廚房了。











接著將過老、過硬的外皮去除,類似剝筍的概念(竹也是禾本科),直到指甲可以輕易穿過,或者也可以咬咬看,畢竟那是可以生吃的,應該會有類甘蔗的味道,筍子的質感,但是不會甜,而且可以吞,如果感覺不能吞,那表示還要再撥,或者那一區太老(越靠根部越老),可以考慮去除。

沒有著手點撥,可以用刀劃個口子












這幾隻撥完剩這樣(也可能我不識貨,有浪費了某些)

最後留下那些口感似筍,指是生生的不敢吃太多的,就是我們要的芒心了。







芒心炒鴨賞

芒心具有很大的調味空間,相當清爽,剛好可以吸收鴨賞的鹹味,讓兩者都達到均衡之於,不覺已是三碗白飯下肚。

材料:

鴨賞 200g
芒心 50g
醬油(增香提味,可以不用)
油(鴨賞本身通常已足,但若怕燒焦可用,而橄欖油則增香又健康不油膩,不怕多油,可以酌量使用)

1.鴨賞切片(可考慮切絲,與芒心配型)
2.將芒心切至等長好入口

3.炒鍋熱油後,先下鴨賞,再下芒心、醬油快炒

4.均熱即可起鍋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密花苧麻,有茶味的毛毛蟲~

密花苧麻,我曾在許多的介紹中看過,他們都說它的葉子是可食用,但跟美味沾不上邊,而我也還沒突破這點,但我真的要告訴大家,密花苧麻的美味,是在它的果實。
三月,道路旁本來只是"可食"的密花苧麻,結了一條條的果實,就好像長果桑甚,又好像特長的毛毛蟲,我在直覺的推力下,摘了些回家,但卻將它冰在冰箱,遲遲不敢下手,因為,我不曾看過任何資料說 : 密花苧麻的果是可食用的。
我鄭重的卜了凶吉,便先以清燙作為起頭,從冷水開始煮,水漸漸綠了,滾了,我撈起來,鼓起勇氣,用舌尖探了一下,沒味道,輕咬了一段前頭,一股淡淡的綠茶香散開了,漸漸濃起來,苦澀剛剛要淹沒喉頭,便化為一絲甘甜,這!還挺好吃的嘛。
我開始研究其他方法,蒸的茶味過重且變褐色,炸的化為粉末,煮得太久會無茶味,沒熟咬不太斷,最後最後,發現了目前最好吃的方法 : 做天婦羅。



學名:Boehmeria densiflora Hook. & Arn.
別名:木苧麻,水柳頭
科屬別:蕁麻科苧麻屬
簡易味道描述:綠茶、馬鈴薯

清燙時,水會變綠













食譜



密花苧麻天婦羅

水  50cc

低筋麵粉  50g
鹽   少許
密花苧麻果  約15隻
油(油炸用,作者只有橄欖油)


1.密花苧麻果洗淨
2.麵粉與水,鹽混合
3.熱油至油出現紋路(是這樣講嗎?還是說感覺在動?)
4.將密花苧麻果裹滿麵糊,下油鍋,炸至表皮微黃即可(越快起鍋,茶味越明顯)
5.上菜(沾醬首推魚露)



許多人試吃後說 : 味道像薯條
老衲表示:哪裡像啊!明明就那麼清甜,隱隱之中又有茶香,微微的脆皮底下是軟綿的口感。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筆筒樹,金毛大黃瓜

筆筒樹是世界上少見的樹型蕨類,但在台灣中低海拔卻非常普遍,有別於它桫欏科的親戚,台灣桫欏和鬼桫欏,筆筒樹的葉柄在枯萎後會脫離樹身,留下斑紋,而這樣的斑紋使他有了個小名:蛇木,如果這樣還很難分清他們的差異,可以留意它們的嫩葉,就是樹梢上那些往四面八方伸展的小問號,有長金色毛的便是筆筒樹。
至於筆筒樹又為何叫筆筒樹呢?是因為當筆筒樹的生命走到盡頭時,它中空的樹幹搭配美麗的斑紋,時常被拿來作為筆筒使用,而底下的氣生根,除了活著時能吸水與增加穩固外,在死後又能給蘭花之類植物作為完美的盆栽。





學名:Cyathea lepifera
別名:蛇木,蘭盆筆筒樹
科屬別:桫欏科桫欏屬
簡易味道描述:大黃瓜、秋葵







食譜



筆筒樹的嫩葉(嫩芽)
這麼大棵筆筒樹到底要怎麼吃呢?
答案是:嫩葉(嫩芽)
筆筒樹的嫩葉並不是葉子,而是從樹梢上不斷向外擴張,長滿金毛的小問號,採集之前,要先判斷他是否還算嫩葉,一般採30cm左右的長度,不長不短不老,是CP值最高的長度,再來要看這棵樹有沒有被採集過的痕跡,有就只好放過它,下次再來,如果沒有,那就可以挑一枝嫩葉帶回家烹調,因為傳說筆筒樹如果被連續採兩枝以上的嫩葉就會枯死。

採集時可以用刀,也可以徒手,因為筆筒樹的嫩葉並不算堅韌,但是要注意別給它太多傷口,它氧化的很快。

料理前先將筆筒樹的嫩芽去毛,去毛前先別沾水,用手握住一段刷下去就行了,最後的雜毛再用水洗淨。
去毛後的筆筒樹嫩葉






筆筒樹嫩心










再來是去皮,筆筒樹嫩葉的皮有點厚,一般的削皮刀大概要削個兩次左右,直到綠色,粗纖維的皮不見,留下白色的嫩心,再將黏液用水沖去,就完成了準備工作。

筆筒樹嫩葉的味道與口感就像大黃瓜一樣,這點讓它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但如同大多數其他的蕨類,筆筒樹也帶有黏液,讓它多了一種滑滑的口感,不敢吃黏液食物的讀著們,其實紅燒的筆筒樹嫩葉就沒有黏液了喔~




筆筒樹紅燒肉

材料:
醬油       一杯
冰糖       少許
水           三杯
筆筒樹嫩心   一隻
豬五花肉   600g


1.將五花肉與筆筒樹嫩心切成約莫一口大小
2.汆燙五花肉去血水
3.將醬油與水跟冰糖倒入鍋中大火煮開
4.將五花肉放入步驟3的鍋裡,上蓋,轉小火
5.靜靜地等20分鐘
6.將筆筒樹嫩心加入步驟4,煮至筆筒樹嫩心變成醬油色
7.關火,蓋蓋子,悶它個5分鐘
8.上菜

肉的部分可以換成其他的肉,但脂肪不能太少,因為紅燒需要高溫長時間來讓肉入味,肌肉組織在經過這樣的折磨後,會變得乾硬,所以需要靠脂肪來維持它的美味,而且其實在長時間的高溫下,肉是會減肥的。






筆筒樹排骨湯

材料:
小排骨           600g
筆筒樹嫩心   一隻

1.小排骨汆燙去血水
2.小排骨煲兩小時
3.筆筒樹嫩心切成一口大小
4.筆筒樹嫩心放入步驟2,煮至熟透
5.上菜